河蟹公母分開養很流行?春季蟹塘管理要注意這些


近年來,河蟹雌雄群體單性化養殖比例逐年增加,筆者結合金壇實際養殖情況,將河蟹單性化養殖春季生產指導意見總結如下,供參考。

1. 蟹池雙層護坡

1.1 雙層護坡
對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平整池底、塘埂,調整塘埂坡度,平整并夯實斜坡和塘埂,在池塘底部和塘埂頂部沿四周挖環溝,溝深30-40cm,從環溝底部向塘埂頂端由內至外依次鋪設PE膜和聚乙烯網片,均埋入環溝壓實后用泥土覆蓋至平整狀態,避免河蟹由此處掘穴。

1.2 安裝防逃設施
聚乙烯網片上端與白色防逃板下端縫合鏈接,鋪設至與塘埂平面交匯處用鍍鋅鋼管固定,白色防逃板高50cm左右,鋼管插入塘埂固定,間距2m,地上部分與防逃板同高,防逃板上沿、下沿用鋼絲縫合并拉直。

1.3 安裝增氧及進排水系統
池塘安裝微孔管道增氧設備,配套獨立的進排水系統。

2. 水草選擇與種植

2.1 暫養池塘
2月中旬,注水20cm左右,施用生石灰150kg/畝,兌水化漿后潑澆,對池塘進行清塘消毒處理,7d后,沿微孔增氧管道均勻種植伊樂藻,株距1m、行距2m。

2.2 雌雄分養池塘
3月底,注水20cm左右,施用生石灰150kg/畝,兌水化漿后潑澆,7d后開始沿微孔增氧管道均勻種植水草,直徑30cm左右。
2.2.1 全雌群體養殖池塘
種植伊樂藻、輪葉黑藻復合型水草,伊樂藻、輪葉黑藻條帶間隔分布,株距1m、行距2m。
2.2.2 全雄群體養殖池塘
移栽輪葉黑藻單一品種,全雄群體因活動力較強,水草種植密度需適量增加,株距1m、行距1m。

3. 蟹種投放

3.1 蟹種暫養
暫養池水草種植結束后,挑選肢體健全、無病害的優質蟹種,投放規格80-100只/kg,投放數量由雌雄單性化養殖需求決定。

3.2 雌雄篩選
5月中旬,待暫養池河蟹完成第二次蛻殼,抓捕后根據雌雄性別篩選,投放規格一致、活力較強的河蟹,其中全雌群體養殖池塘投放量為1200-1700只/畝,全雄群體養殖池塘投放量為700-1300只/畝。

4. 肥水育藻

養殖前期,蟹種攝食量較少,培育豐富的天然餌料即可滿足攝食需求。待水溫達到15℃以上時,施用生物有機肥、硅藻藻種,提升水體肥度和硅藻等有益藻類濃度,抑制青苔生長,增加水體中的水蚯蚓、紅蟲等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量,為蟹種提供天然適口餌料。因前期氣溫低且不穩定,3月中旬至4月中旬,每間隔2-3d潑灑1次,4月下旬至5月中旬,待水溫逐步上升且穩定后,間隔7-10d潑灑1次,可根據蟹池水色變化情況調節;河蟹蛻殼后,施用1次水溶性鈣離子,加速河蟹殼體硬化,提高成活率。

5. 水質水位調控

5.1 水位控制
4月底前,光照弱、氣溫低且不穩定,水位維持40-50cm,利于肥水培藻,如遇氣溫突降,可適當提升水位,降低河蟹應激反應。

5.2 水體消毒
3-4月,水溫偏低,有害微生物活性較弱,每間隔30d潑澆碘制劑對水體進行消毒,碘制劑消毒1d后需施用有機酸中和調節。

5.3 水質調節
4-5月,每月施用EM菌調節水質2次,間隔時長20d左右,并在肥水7d后施用底質改良劑;同時根據蟹池水草長勢、降雨量等情況,適當施用水草生長肥、小球藻、芽孢桿菌等,促進水草根系萌發、增加水體溶氧含量和透明度;降雨過后務必調節水質穩定水體環境,防止水體環境突變對河蟹造成刺激。

5.4 清魚除蟲
野雜魚卵易隨注水、水草移栽進入蟹池,4月底前,施用茶粕素清除野雜魚,避免繁殖產卵;5月初,每畝投放15尾體長約4cm/尾的鱖魚苗,以控制野雜魚數量,防止水體渾濁;3月中旬,蟲害生長速度逐漸加快,若撈取少量水草至掌心摔打后肉眼可見活動蟲體,需用藥劑及時殺滅,同時,4-6月,密切觀察水草長勢,若葉片數量明顯減少,需補殺蟲害2-3次。
(江蘇省現代農業(河蟹)產業技術體系金壇推廣示范基地,常州市金壇區水產技術推廣中心供稿)

男同同性带肉小说_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_永生免费观看完整版高清_亚洲精品国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