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升高氨氮、硫化氫、二氧化碳引起的中毒不在少數,為您詳解預防及解救措施

(一)氧 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 (DO)

首先為大家說下溶解氧,溶解氧的高低,是氨氮,硫化氫產生的先決條件,溶解氧高了,其他氨氮硫化氫產生條件直接被扼殺在搖籃中。

1 池塘溶氧的補給與消耗




2 溶解氧的變化規律

晝夜變化:下午2~4時最高,黎明前最低,原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晝夜差異:浮游植物密度高、晴天,含氧量的晝夜差異大;浮游植物密度低、陰天,含氧量的晝夜變化差異小

垂直變化:上層溶氧量高(增氧層),下層低(耗氧層);下午上下層氧差最大,日落后逐漸縮小,清晨最小,夏季的底層溶氧往往趨于零

水平變化:白天下風處高,上風處低;清晨下風處低,上風處高(下風處浮游生物密集)

季節變化:溶氧量的最高、最低值都出現在夏、秋兩季(浮游植物多,耗氧因素多),春、冬季溶氧量高低差較??;北方冰封期易缺氧。

3 溶氧量對魚類的影響

魚類賴以生存的首要條件,對魚類的攝食率、飼料利用率、魚體增重率影響極大。

溶氧不足,三率減少,溶氧過低則浮頭、泛池;過飽和一般無危害,有時引起氣泡病。另注釋:三率指的是產卵率,受精率,孵化率。

(二)二氧化碳 CO 2 carbon dioxide

1.主要來源:水生動植物呼吸作用、有機物的分解作用、大氣中CO 2 溶入。

2.主要消耗:被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

3.變化規律:一般與溶氧的變化相反

4 對魚類的影響

高濃度的 CO 2 對魚類有麻痹和毒害作用;

游離CO 2 在 60mg/L 以上為有害濃度,超過 80mg/L 魚表現為呼吸困難,100mg/L 魚表現為昏迷或仰臥,200mg/L死亡。

CO 2 濃度過高使水呈酸性,如果水的緩沖能力不夠,pH下降,直接影響魚類的生存

  一般魚池中游離 CO 2 不會達到危害魚類的濃度,北方長時間冰封期、長途運輸應當注意。

5 控制池塘 CO 2 的方法

①施生石灰:在堿度、硬度偏低的池中,可增加水中的Ca 2+ 和HCO 3 - 鹽,提高水中CO 2 的貯量,增強調節游離CO 2 和pH值的能力

②挖除池底過多的淤泥

(三) 氨 氨 Ammonia( ( NH 3 )

1 來源

①含氮有機物的分解產生氨,②水中缺氧時,含氮有機物被反硝化細菌還原,③水生動物的代謝產物一般以NH 3 的形式排入水中

2 水體中存在的形式

氨易溶于水,以分子復合物 NH 3 •H 2 O 和離子銨ammonium(NH 4 + )存在于水中,形成如下化學平衡:

✓NH 3 •H 2 O = NH 4 + + OH — ;✓氨氮:NH 3 與 NH 4 +

3 對魚類的影響

1)分子氨對魚類是極毒的,可使魚類產生毒血癥

氨分子對鰱、鳙魚苗24小時半致死濃度分別為0.46和0.91mg/L;冷水性魚類對分子氨很敏感,漁業用水標準0.021mg/L。

在池塘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如換水條件不良,水中分子氨就容易超過安全濃度而影響魚類生長。

2)分子氨和離子銨在水中可以互相轉化:NH 3 •H 2 O = NH 4 + + OH —

pH值越小,水溫越低,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毒性越低;

反之,pH值越大,水溫越高,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大、毒性越強。PH<7時總氨幾乎都是以NH 4 + 形式存在。

(四)硫化氫Sulfureted hydrogen( H2S )

1 來源

在缺氧條件下,含硫有機物經嫌氣細菌分解而形成;在硫酸鹽豐富的水中,經硫酸鹽還原細菌的作用使硫酸鹽變成硫化物,然后生成硫化氫。

2 對魚類的影響

對魚類及魚類的餌料生物有很強的毒性,(與血紅素中的鐵化合,使魚類血紅素量減少、刺激皮膚)

底泥中蓄積的硫化氫可以引起浮頭(與缺氧浮頭有區別);超過0.002mg/L會造成慢性危害

3 防止魚池中硫化氫產生的措施

提高池水中氧的含量( H 2 S 被氧化而消失),使用氧化鐵劑可使 H 2 S 成為硫化鐵沉淀而消除毒性,避免含有硫酸鹽的水進入池塘。
男同同性带肉小说_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_永生免费观看完整版高清_亚洲精品国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