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發災情,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第一時間安排海水魚體系相關綜合試驗站和崗位科學家團隊,按就近原則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應急技術支持。葫蘆島、大連、天津、北戴河、丹東、秦皇島等綜合試驗站以及牙鲆種質資源與品種改良、河鲀種質資源與品種改良等崗位團隊積極響應,深入養殖一線,了解受災情況,指導并協助養殖戶清理積雪,搶救轉移活魚。

試驗站深入養殖場提供技術支持
體系崗站團隊在行動……
暴風雪當日,葫蘆島綜合試驗站站長王輝總經理正在綏中與體系疾病防控研究室馬悅博士一起,為綏中等地大菱鲆養殖出現的“急性出血病”病害進行診斷取樣和疾病防控指導。暴風雪已經來臨,自己的漁棚還沒有來得及加固,王輝站長卻沒有立即回自家的養殖公司,而是堅持完成綏中幾家養殖戶的病害診斷后才返回興城養殖園區。此時興城部分養殖大棚,包括王輝站長自家的養殖大棚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面對突發災情,王輝站長顧不上休息,立即組織試驗站全體成員,協助受災養殖戶開展救助。試驗站全體人員,齊心協力,協同作戰,全力幫助養殖戶清理積雪、轉運坍塌魚棚內的大菱鲆,力爭把養殖戶的損失降到最低。
大連綜合試驗站站長孟雪松董事長面對突發災害,迅速組織試驗站人員對轄區受災情況及時調研和指導,并在8日一早將有關情況報告給體系首席辦公室。
牙鲆種質資源與品種改良崗位連夜了解牙鲆主產區受災情況,協助企業進行生產自救,為牙鲆轉移、低溫災害中的養殖和災后恢復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河鲀種質資源與品種改良崗位與北方多家河鲀養殖企業進行溝通交流,詢問受災情況,緊急轉移1000尾紅鰭東方鲀種魚,為明年春季育種和生產提供了保障。
天津試驗站團隊第一時間赴濱海新區塘沽、大港、漢沽多家養殖企業,針對強降雪對養殖企業造成的影響進行走訪調研和技術指導,在試驗站及產業的廣泛轉發宣傳下,天津受災的30萬斤半滑舌鰨在2小時內被訂購一空。
與此同時,丹東、葫蘆島、北戴河、秦皇島等試驗站及相關崗位科學家連夜整理了低溫災害中和災后恢復生產的技術指導,通過示范縣信息員和技術骨干廣泛轉達給受災養殖戶,協助漁民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立冬雪花飄,冬天雪堵門”,氣象部門預測今年冬季是罕見冷冬,寒潮暴雪還會不期而至。為了應對以后寒潮暴雪天氣,體系組織專家合力撰寫了涵蓋工廠化養殖、網箱養殖、池塘養殖等多種養殖模式的《低溫風雪災害下海水魚養殖防災減災技術措施要點》,以期為今冬海水魚養殖防災減災及穩產保供提供技術指導。


相關崗站反饋轄區受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