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篇——農業防汛救災技術操作指南

4至6月份是我省強對流天氣多發期,受其影響,局部地區可能會出現持續暴雨,引發洪澇災害。通常雨水的PH值較低,還會含有其它的雜質,同時,洪水中裹挾大量泥沙、有機質和其他雜物,對養殖水體影響較大。為降低洪澇災害造成的水產養殖損失,防止災后水生動物疫病暴發流行,現就水產養殖防范洪澇災害提出以下技術措施:

一、災前的準備措施

(一)密切關注天氣預報,掌握暴雨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及雨量和持續時間,對產生洪澇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及時采取有效應對措施。

(二)做好養殖場區排水系統維修、維護,保證排水通暢,做到隨時排放多余雨水的準備工作。

(三)做好池塘巡查??蛇m當降低池塘水位,防止漫頂;低洼池塘、池塘薄弱處、排水口可加架欄護網,防止漫頂塘魚蝦逃逸。

(四)預先做好水質調控,注意降水過多引起的pH驟降。災前可適當減少投餌量,并添加維生素C、免疫增強劑及抗應激能力藥物,防止水環境突變產生應激而暴發病害。

(五)將飼料、藥物等漁用投入品放到地勢高的地方,防止水浸泡。

(六)檢修發電機組、道路、輸電線路和防止山體滑坡等其他工作。

二、災中的管理措施

(一)安全第一。首先是生命安全,其次才是財產安全。遠離山體滑坡、低洼水淹、潮濕漏電的危險地帶。確保人身安全情況下,做好巡塘。

(二)暴雨洪澇期間停餌料、停藥。

(三)檢查養殖設施,疏通水道,防止突發事故。

三、災后的應對措施

(一)加強水源管理,及時調節改善水質

1. 災后要盡快組織清除場區道路、塘基淤泥,及時排除場區污染水體。

2. 檢查水源和進、排水口,及時清除場區漂浮垃圾和雜草,確保進、排水通暢。

3. 及時進行養殖水體消毒??墒褂闷追?、碘制劑等,或采用過濾、植物凈水、增施水質改良劑等方法,有條件的地方可進行換水、加注新水。

4. 適當延長增氧機運轉時間,尤其是下陣雨、無風、光照不足時要及時開啟,防止缺氧。

(二)做好存量調查,適時補放水產苗種

1. 及時做好摸底調查工作,科學評估受災池塘養殖品種的存量,以便做好消毒、苗種補放和后期養殖管理工作。

2. 存量調查最好采用災前災后養殖對象攝食量對比測算方式。也可采用拉網檢查。

3. 補放品種可根據養殖情況、苗種存量、搭配模式和養殖周期靈活選擇,苗種來源可就近從非災區調入。要嚴格控制補放苗種質量,注意防止購入病苗、傷苗和弱質苗。

4. 災后水質變瘦,天然餌料生物量減少,難以保證養殖對象正常生長的營養需要,因此,要選用配合飼料、加大飼料投喂比例。

5. 堅持投餌“四定、四看、一檢查”(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看天氣、看水色、看吃食、看活動,檢查殘餌量)。

(三)投喂質優配合飼料,提高體質

應選用優質配合飼料,同時添加多維、免疫多糖等增強劑,增強魚體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四)加強疫病監測,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洪澇期間,水域、陸地連成一片汪洋,各種病原體滋生蔓延,水質惡化,養殖對象體質下降,極易引起水生動物疾病的流行和暴發?!按鬄闹?,嚴防大疫”,要提高災后病害的防控意識,加大病害,特別是疫病的監測力度,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1. 及時做好因災死亡水生動物的無害化處理,采取填埋、焚燒等無害化處理措施,及時打撈養殖水體中的其它雜物,并對打撈工具、器皿和人員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病原滋生和傳播。

2. 加強管理,堅持早晚巡塘,及時掌握生產情況,并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方式,對發病的水生動物及時診療,在水產配合飼料中適當添加維生素C、免疫增強劑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迅速恢復生長。

來源: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男同同性带肉小说_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_永生免费观看完整版高清_亚洲精品国产成人